青岛路博伟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首页 青岛路博伟业官网 关于路博 青岛路博伟业官网 产品展示 新闻资讯 成功案例 技术支持 售后服务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英文
 
产品搜索
关键词:
产品分类
路博产品 水质实验室仪器
路博产品 康复保健仪器系列
路博产品 水质采样器
路博产品 化学实验室通用仪器
路博产品 水质在线设备
路博产品 大气粉尘采样器
路博产品 烟尘粉尘检测仪
路博产品 安全防护产品
路博产品 气体检测仪
路博产品 烟尘/烟气分析仪
路博产品 酒精检测仪
路博产品 环境监测仪器
路博产品 放射性辐射检测仪
路博产品 CO、CO2不分光红外气体分析仪
路博产品 汽车尾气分析仪
路博产品 林格曼黑度仪
路博产品 ATP荧光细菌毒性监测仪
路博产品 突发性事故气体检测箱
路博产品 多功能空气质量检测仪
路博产品 矿用检测设备
路博产品 燃气管网设备
路博产品 空呼、填充泵、防护服
路博产品 测厚仪、粗糙度、硬度计
路博产品 公共卫生、疾控检测设备推荐方案
路博产品 食品安全类
品牌分类
德国德图-TESTO
英国凯恩-KANE
美国特赛-TSI
意大利斯尔顿-Seitron
美国华瑞
日本新宇宙
加拿大BW
美国英思科
美国梅思安
美国霍尼韦尔
英国离子
英国GMI
日本理研
美国阿库特
德国德尔格
意大利哈纳/德国罗威帮
台湾泰式品牌
联系我们
水质粉尘组:400 9929113
气体烟气组:400 6086707
地址:青岛城阳区金岭工业园锦宏西路与路博路交接口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十二五”展望 2011环保产业

谁是下一个“污水处理市场”?

哪些环保领域将打开市场?
哪些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获得了空前的增长,带动环保产业市场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未来5年,谁能成为下一个污水处理市场?是众多投资者、企业关注的焦点。
  其中,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有望在未来集中释放产业需求。据统计,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产生量约为3亿吨左右,随着各地政府逐渐重视,相关设施建设加快,“十二五”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方面的投资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实现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飞跃。
  国家在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方面的新要求则将开辟数个技术含量颇高的产业领域。氨氮指标的增加,使生活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业废水治理提标改造成为水处理市场的新亮点。同时,大城市对中水回用需求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将带动相关深度处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据估计,“十二五”新改扩建燃煤电厂烟气脱销设施将达到1.8亿千瓦。而如果仿照脱硫模式,出台火电机组强制脱硝和补偿电价等措施,火电脱硝机组预计将有望在2015年增长到2.5亿千瓦以上。与之相关的,较为成熟、脱硝效率较高的SCR技术,将成为火电厂烟气脱硝的主流。此外,煤粉锅炉等离子体点火及稳燃技术,电力行业燃煤机组低氮燃烧改造也将成为重点技术。
  目前,中国仍有约1/4设市城市和近七成县城尚未建成污水处理厂,相当一部分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不足三成。在未来5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仍为“十二五”环保投资的重点。
  可以看出,上述污染治理新兴领域都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和资金要求。而此前在技术和资本上有一定积累的企业方能在新的市场上抢得先机。这对环保企业是考验,也是做大做强的战略机遇。提高的门槛使得作坊式的小企业不再能够浑水摸鱼,环保产业的面貌也将借此获得相当的改善。


扶持环保产业该怎么花钱?

以奖励为主将激发有效创新
补贴用户将开启更大市场
  去年年末,环保产业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相关的产业规划制定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业内对于以往的规划有些意见。“规划往往带有较为浓厚的计划色彩,往往是提出重点发展哪些技术、在哪里兴建多大规模的工程,利用市场、利用产业末端拉动的机制很少。”
  对此,傅涛表示,如果要扶持某个领域,采取国家直接投资于前端的方式,可能效果并不好,容易产生不公平现象。“投给谁,不投给谁,有时候把握得不那么准。”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曾经向有关部门提交提案,希望尽快设立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运营专项基金,改直接投资为对环境基础设施进行“末端补贴”。这一投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环境基础设施运行效率,避免政府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对拉动社会资本投入产生“杠杆效应”,将大大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政府资金应该向末端转移,已经成为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特别是在鼓励创新方面,补贴奖励用户可能效果更加明显。谁购买了创新的环境技术、产品和服务,谁就能享受到补贴或者优惠。用户的积极性必将带动起企业的主动性。“国家对先进的技术、产品加大扶持,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在具体方式上要更多地利用市场手段。”傅涛表示。
  在企业数量众多的环保产业,市场竞争活跃,市场机制如果得以发挥,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更应该利用市场机制,让有限的国家资金花得更有效率和价值。
  此前,记者在采访环保产业科技创新难的问题时,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的环境科研机制仍然计划色彩浓厚,有些部门采取谁报课题承担研究就给谁资金,不关注成果能不能得到实际应用。这就导致很多课题组将精力都放在争取项目上,这样的效果并不佳。
  而在国外的科研体系中,采取的是备案制。即科研主体只需备案课题,自行融资进行研究,而一旦具备转化效果,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奖励补贴。这一思路值得国内环境科研机制建设工作借鉴。
“付费”是治污市场化终点吗?
是否付费并非问题关键
对环境负责是对企业环境保护最高层次的要求
  在去年出台的相关文件里,国家首次明确了“谁污染谁付费”的环境保护原则,从宏观层面开始由“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但实际上,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早已在水、大气、固废等领域得到实施,而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正是得益于此。而如今,这一原则在国家层面上的确立,将更加有利于形成符合市场机制的环保格局。
  早在五六年前,业内就已经提出,“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不利于环境服务的外部化,不利于环保产业的市场化、专业化。一方面,污染者常常不具备治理的专业性,把治理需求停留在企业内部,无法实现专业化目标。另一方面,就如同如果人人都自己做饭,那么餐饮业永远也无法得到发展。必须将内部需求外部化,才能开启相关市场的发展。
       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发展目标是市场化、专业化,从产业角度来讲,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有利于实现这样的目标。但从环境保护的终极目标来看,自己治理还是付费并非问题的关键。
  据了解,目前在国际上通行的是“谁污染谁负责”原则,并不一定强调付费,而是强调一定要有责任主体。在对环境负责的前提下,企业自己治理、付费治理都是可以的。
  在傅涛看来,对环境负责是对环境保护最高层次的要求。“可以通过契约合同将具体的治理工作和任务转嫁,但责任不能下移。环境责任一定要向最有能力承担、违约成本最高的主体转移。”这一原则不仅是对企业的要求,对地方政府同样适用。
  事实上,如果“满足”于付费原则,也存在一定争议。比如,是否只要交费就能排污;比如在现有收费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费用不能完全涵盖治污和修复成本,可能导致巨大的环境成本由国家承担等等。
  从去年发生的几起大的污染事故来看,尽管有行政性的处罚措施,但企业作为污染事故责任主体被追究责任、被索偿环境损失,仍然无法顺利实现。这是需要政策层及业界深入研究的问题。


政府能否购买减排服务?
政府角色的变化,将促进环保产业向服务业加速转型


  以合同减排服务为代表的合同环境服务,有望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在2011年获得国家的重点支持。环境保护部牵头编写的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在广泛征求意见过程中。有关部门拟在环保领域引入合同环境服务,购买者将包括排污企业和政府。其中,政府采购环境服务将是最大的亮点。
  地方政府要改善区域内某湖泊的水质,以前的做法是分头做规划、然后招标工程。今后,这一系列工作都可以由减排服务提供商大包大揽,提供“一条龙”服务,湖泊水质达到合同要求,政府才付费给企业。这就是合同减排的模式。而这个模式,同样可以应用到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过程中。
  地方政府采购专业环境服务有着现实的需求。一方面,政府在综合协调上的优势并不代表在污染治理方面的专业性,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再将治理的需求进行简单分解已经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不针对环境效果进行投资,没有敢于对环境效果负责的提供商,那么极容易出现环保投入的不经济、投资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花冤枉钱的现象。
  专业性、系统性上的欠缺让包括政府、企业的治理用户对采购专业环境服务有着现实的需求,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环保产业中各环节的水平和质量已经有所提高,基本具备支撑服务业发展的能力。但供需双方要顺利“接上头”还是有着现实的障碍。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可以动用财政资金采购环境治理工程、设备,但还不能采购减排服务。对此,相关的沟通工作、试点即将进行。
  据悉,有关部门拟选定在土壤、河流、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合同环境服务试点。由于合同环境服务外部性强,不能像合同能源管理那样以能源为计量单位,如何确定受益主体、量化计费标准、完善日后评估,都是试点有待解决的问题。


节能减排能花市场的钱吗?
建立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2011年伊始,首创集团发布公告,国内水务龙头企业首创股份将在水处理业务上投资60亿元。而环保行业的“巨无霸”——中节能集团也正持续开疆扩土。但这种“不差钱”的状态仍然只局限在国有环保企业中。
  一直以来,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融资体制,都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债、银行为主要渠道,社会性资金缺少投资通道。而今后几年,这一状况将有望得到改善。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此前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强调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节能减排,扩大市场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实现中央政策指导和资本市场运用的有机组合。
  在“十二五”巨大的环境保护资金需求面前,以政府为导向的环保产业投资显然力不从心。而社会资本量大,对于回报稳定的环保市场也有巨大兴趣,关键是如何引导这些资金投入到节能减排等环保领域,这就需要扩大市场融资,创新融资方式。有关部门考虑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建立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基金;二是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而在2009年年底,由通用(北京)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环境产业基金,作为中国第一支环保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水务行业,迈出了第一步。据悉,当前工信部正在与证监会、银监会包括人民银行研究创建一种联动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优先考虑节能环保、减排、低碳技术应用的企业上市。将创业板、中小板作为创业投资、节能减排投资的一种退出机制,发挥资本市场与政策的组合效应。
  这对于已经显现资金风险的环保企业来说,将是重大利好。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相关分析师指出,在市场化进程并没有稳定成熟的情况下,传统的融资渠道有逐渐萎缩的趋势,这导致市场对水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空间较为忧虑。
  一方面,虽然环保板块表现抢眼,但上市环保企业仍然无法利用重要的治污项目直接融资,融资潜力受限。另一方面,风投、PE这些活跃的资本对国内环保产业的参与度也并不高。水务等环保市场虽然可以吸引大量资金,但由于市场较为分散,寻找相当规模的投资对象有一定困难。
  而尽管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务等环保行业,但一直以来的投融资政策体系并没有为众多资本创造大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若要扩大市场资源的利用,有必要鼓励民间资本与风险投资参与环境保护,并且在制度创新和信贷支持方面积极探索水务等成熟领域的资产证券化。


哪些事可以放心交给市场?
部分专业操作能否市场化运作?
企业污染治理服务能否外部化?


  不久前,无锡市与相关企业签署协议,以COQT模式共同承担无锡市空气环境监测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营、质量控制与数据应用。COQT模式是指环境监测由企业建设、运营、维护、提供有效的数据,政府验收、监督、考核、购买数据。
  政府部门由原来的实施者成为相关服务的购买者,这一角色的变化是现代服务型政府职能变化、定位转型的要求,也是相关产业市场发展的前提。如今,在环境监管的不少领域也有着这样的现实需求。
  业界人士指出,以前由隶属于环境管理部门的事业单位承担的专业工作的操作,如环境监测、监理,环境审计,环境规划,环评,事实上都能够以外包的形式实现市场化运作,而相关的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环境服务业的“疆土“也将随之不断扩展。
  业内人士指出,中央政府现在主张地方政府部门减少行政性服务职能,减少事业编制,这也符合国际潮流。事实上,由行政机构自己承担某些服务,成本高,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在监测领域,无锡的做法正在成为各地开展相关建设的样板。
  而从更广意义上来说,需要职能外部化的不仅仅是政府。当前,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处理废水等环保项目都在各企业内部消化,这在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看来,并不属于环保产业的范畴。“真正的产业化是需要对外服务的,不把服务向外部转移,就不能实行社会化服务,就没办法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无法形成规模化。中国的环保产业要发展,最先要解决的是内部服务外部化。”
  正是在定位方面的“偏差”导致了我国的环保产业化程度还不高,技术力量都停留在各个行业内部,创新力量也十分薄弱。“一个企业只要把自己的治理需求解决就满足了。这样一来,市场机制就难以发挥作用。有的公司为了解决自身排放问题,引进了很好的技术,但也只是内部消化,制约了技术的推广。”傅涛说。

低价中标为何一直如影随形?
要对工程、企业加强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实现有效监管


  对于“本分”的环保企业来说,污染治理、环境监测设施低价中标绝对是个噩梦。这个由业主方短视引发的恶性循环至今没有停止,只想省钱、不顾客观规律的需求导致很多环保企业在成本下浮15~20%的情况下中标,导致偷工减料现象频发,既让大量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也让环保产业落了个低质低价的“名声”。
  如今,随着环境监管的日益严格,地方政府、企业等用户方的观念正在日益改变,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采购到性价比高的工程和服务。而在脱硫领域,去年,环境保护部明确要求火电厂脱硫装置旁路一律铅封,一旦脱硫设备出现问题,由于没有旁路设计,停运会给电厂带来巨大损失。这一政策将迫使火电企业在脱硫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上提高要求。
  “小偷不会掏钱给自己买好的手铐”。这是一句戏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点出了环保工程设施的特殊性。因此对于这个高风险行业,低价中标法则必须在完善的市场环境下方能适用,也就是必须有一系列配套设施。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很多发达国家,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招标包括环境治理工程在内的各项高风险工程时,咨询公司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们被聘请对各投标企业进行详细考察,确定既符合要求又成本最低的中标企业,且采取终身负责制,一旦由于中标企业不合格而出现问题,可以对咨询公司提出质询和责任追索。
  2009年,海南省政府建设部门在打包招标16家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时,就引入了咨询公司,实现了“合理低价中标”,这在业内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对此,不少企业表示,标底中标是比较符合国情的,就是业主通过第三方咨询机构对工程实施一系列评估,得出符合业主要求和当前市场价格的工程造价。最后,以最接近这个标底的价格中标。
  “我们是能做出和国际上媲美的工程的。”国内某知名民营环保企业老总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环境监管日益严格、违法成本提高的趋势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的效率被日益关注,广大业主也将逐渐提高认识。低价中标的空间将被挤压,合理低价中标将成为主流。


污水处理厂能否发挥大作用?
治理设施运行效率、稳定性和运行成本将成为竞争主要因素

  有专家曾经指出,在“十二五”氨氮控制的目标要求下,与其大规模、大投资地对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不如提高建成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其对氨氮削减的贡献率一点也不逊色,投资的性价比更高。
  近年来,治污设施建设在步伐不断加快、覆盖面不断扩大的同时,运行效率低下导致治污效果差、投资效率低的现象也引起各界关注。2006年,有关部门曾经做过调查,投入运行的治污设施只有1/3可以正常运行。
  建成设施的运行质量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环境保护部等6部委去年下发文件,要求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而有关污水处理费上调的政策意愿和业界呼声日渐强烈和明确。上调费用的同时,提高污水处理负荷率和运行效率也成为现实需求。
  而富于经验的专业运营公司的出现,将大大提高技术上的可能性。运营市场也将得到迅速扩张。
  “5~10年之后,在整个产业链条中,运营服务应该会成为最大的一块蛋糕。”桑德环境董事长文一波表示,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当建设密集期过后,随之而来的市场需求和关注点将会是保证治理设施更好地运行。而且随着对环境质量要求和环境标准的提高,对设施运营还会提出更多的要求。
  环境服务业商会此前的估算显示,目前,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运营企业有1000多家。预计未来5年,城镇污水、垃圾、烟气脱硫脱硝设施运营服务规模将和建设投资持平,达到6000多亿元。
  在发展较为成熟的水处理领域,运营服务的重要性正在日渐凸显,成为很多企业着重拓展的业务领域。传统的水处理EPC企业普遍认识到工程建设结束之后的运营市场是利润更加丰厚、现金流更加稳定的一个领域。而在很多地区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承担运营的企业必须优化管理,在确保治污效果的同时重视成本控制,这将成为未来企业间比拼的重要舞台。

   关于路博  |  公司新闻   |   产品展示   |   联系我们   |   青岛路博 CopyRight © 2011 青岛路博伟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水质检测仪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气体检测仪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